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高血压控制,到底难在哪儿
高血压控制,到底难在哪儿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2-10-08 11:56:00    阅读量:10790次
[摘要]:徐州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升。但与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升。但与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这种疾病,按理说调节好生活方式,好好服药治疗,可以控制得很好,但是不能有效控制的人群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高血压的控制,到底难在哪儿?

  无知者无畏——

  自己的血压自己管!

  说起高血压这个疾病,知道的人不少,但半数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临床上,医生经常问到患者有没有高血压,患者回答没有;再问平时测的血压是多少,患者要么回答根本没测过,要么测的高一点也不认为患有高血压。如果自己的血压自己都不清楚,高而不自知,谈何控制高血压呢?

  这里就要问了,过了18岁就是成年人的你血压还好吗?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事情,离自己还很远,默认自己血压没问题,就不去监测血压。要知道,高血压人群早已开始年轻化,但青年高血压人群的认识相对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年前曾在社区或诊所偶尔测过血压在正常范围,就认为自己血压是正常的。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逐渐升高,过去没有高血压,不代表现在或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控制好血压,就要先了解自己血压的情况,只有定期监测血压,我们才能及时知悉有无高血压。所以,建议每个成年人都应定期监测血压,特别是高危人群:18岁以上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当然,如果想提高测量频率,对身体也是有利无害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血压高了一定要控制

  控制高血压,首先要知道高血压的正常标准是什么: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3天测量,诊室血压值≥140/90毫米汞柱,家庭自测血压值≥135/85毫米汞柱。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平时血压正常,偶尔出现一两次血压波动,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可以过一段时间测量或咨询医生。

  那得了高血压就一定要控制吗?

  经常有人问医生:“我的血压高一点,但没有症状,可以先不用吃药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究其原因还是对高血压的危害知之甚少,认为吃药不好,是药三分毒,吃了就得长期吃,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时候,如果患者刚好道听途说了什么土方或者“高科技”,很容易一不留神就被收了“智商税”。在你犹豫要不要控制血压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症状困扰你。殊不知,高血压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动脉,直到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周围血管病等并发症,此时再治疗为时已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初诊高血压的时候,患者能收起侥幸心理,毫不犹豫地好好控制血压,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就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如果根据病情或者患者意愿想暂缓药物治疗的患者,在采用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超过3个月仍不达标的情况下,还是要遵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知而后行——

  坚持是最好的良药

  对高血压有了初步的认知,也下了决心控制好血压,最后就是如何才能使血压达标。血压的达标不只是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就可以了,是要平稳达标、晨起达标和长期达标。

  因此,患者必须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高血压只要吃着降压药就行——其实还要定期监测血压;吃着降压药血压好几天都降不到正常,是不是药不管用——其实降压药是需要数周才能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平时血压高就不舒服,等感觉不舒服时自行再吃片降压药——调整降压治疗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市面上有很多的降压药,有单片、复方制剂还有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降压方案对患者来说似乎很难。各种降压药物都有自己的药物特点,指南上推荐的用药方案,具体到个人,还要考虑个体化治疗的效果。只要降压方案能使血压达标,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案。

  当然,也存在难治性高血压,需要到医院好好检查明确病因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牢记,面对高血压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在血压偶尔波动时也不要泄气。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在与高血压作战的时候,要知道主战场就在我们身边。控制好高血压,就要无处不战,无时不战。这是个漫长且需要长期维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医院、社区,更需要患者、家属及潜在的高血压人群,知行合一,共同参与,共同抗击高血压。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