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精神卫生领域“人才荒”亟待破解!江苏每十万人只有3.05位精神科医生......
精神卫生领域“人才荒”亟待破解!江苏每十万人只有3.05位精神科医生......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2-10-13 13:48:00    阅读量:12619次
[摘要]:徐州健康:9月起,《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到鼓励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开设精神

  9月起,《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到鼓励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开设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一家政府举办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

  百姓的精神健康和享受精神卫生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节奏加快等外因,人们的精神、心理问题日趋突出。近日,记者探访我省多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发现,要符合《条例》中提到的要求,当前精神卫生领域人才匮乏是难点。

  01人才紧缺,精神科医生缺口巨大

  “割点空心菜,中午可以炒了吃。”在一块面积不算大的农田里,几位身穿病员服的“农民”正乐呵呵地收获果蔬。

  这不是一块普通农田,而是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农疗”项目。作为该区唯一一家二级精神专科医院,中心主要负责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医疗、康复,以及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药等。而“农疗”项目也是该精卫中心近几年开发的特色项目。“很多病人都来自附近农村,有的种了几十年的地,来到‘空空如也’的医院会有点无所适从。”中心主任赵应群介绍,这里的病人大多治疗周期长,加上室内运动不足影响情绪,于是中心便因地制宜,将旁边一块空地翻新,种上果蔬,每周组织患者浇水、施肥和采摘。通过农疗,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趣味。

  南京市江北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挂牌于2019年1月,前身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精神病防治院。3年前,赵应群刚来这里的时候,中心只有3位医生、5间病房、30个病人。最让赵应群着急的是,病人都处于“非医疗状态”,“接受的只是最基础的‘看管’而非医疗,医生的水平也都荒废了。”即使是现在,中心也只有10位医生,远远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要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记者来到南京佑安医院主办的“佑康家园”鼓楼康复站时,学员志刚(化名)正声情并茂地在讲台上朗诵,其他学员则坐在台下微笑地看着他。教员钱雯丽老师告诉记者,志刚是一位自闭症患者,刚来到康复站时,他拒绝与任何人交流。但康复站的社工不放弃任何一个与他讲话的机会,现在他已经愿意在众人面前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了。

  “佑康家园”鼓楼康复站站长项宗平介绍,社区康复机构在精神专科医院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日常教育、辅助就业、家庭探访服务,机构还开设了早上9点到下午4点左右的日托服务。合作医院通常会分配精神科医生和驻站护士,每周为患者进行会诊。

  以“佑康家园”鼓楼站为例,患者不少是来自于医院推荐的出院患者,同时机构工作人员也会挨家挨户走访服务辖区内的家庭、邀请精神障碍患者入站。这些学员大多处于“非医疗状态”,但又很难仅靠家人照料。“我们这个站点有教学员、辅助性就业导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在内的9名工作人员,需要负责近40位日托学员。”项宗平表示,工作量还是较为繁重的。

  精神卫生服务领域相对滞后、资源缺乏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现状。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现已更名为佑安医院)算是规模较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今只有800张床位,而三甲医院——南京脑科医院也只有500张床位,更别提其他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现在很多公立医院不愿意开设精神科。”赵应群颇为痛心地说。

  《江苏省“十四五”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提到,截至2020年,全省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5万余人,而全省精神科实际开放床位3.08张/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05人/10万人口,精神卫生资源缺口巨大。

  02“招引用留”都有难题,人才面临职业困境

  “忙不过来”是社区康复机构工作人员的常态,钱雯丽跟记者简单描述了一下她的工作内容,笑称自己拥有“变身”的特技:要教艺术课、阅读课,还要为机构种植花生芽的辅助就业项目帮忙,还要负责接待和各类事务性工作。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现有床位500张,医生72人,护理人员134人。“日常住院病人都在450人左右,高峰时500张床位都会住满。”该院党总支书记曹卫东告诉记者,医务人员除了承担繁重的日常诊疗工作外,还承担着全市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管理,全市心理健康促进,重大节日肇事肇祸病人的接收等工作,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较大。

  除了工作繁重,精神科医生这项职业还面临着社会偏见。“公众对精神心理障碍有很强的病耻感,对精神专科医院也讳莫如深。”这导致医院在人员招录时,很难招到精神科临床医师、影像科医师等。曹卫东表示,临床医师难招的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中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较少,高层次人才更少。影像科医生难招主要是综合医院对他们吸引力更大,觉得专科医院病源少、病种少,发展平台受限。

  “精神卫生专业的全称是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精神病针对的是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精神卫生领域要面临的是各个群体的精神卫生需求,这一需求是非常大且目前难以满足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姚志剑告诉记者,虽然大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仍会对精神病患者“另眼相待”。“精神科医生没有没挨过打的,潜在的职业风险很大。”姚志剑说,被病人“打一下”“骂几句”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与此对应的,却是不匹配的收入。以精神科特殊岗位津贴为例,上世纪90年代这一津贴就是每月52元,到如今这一津贴依然是每月52元。“我们医院精神科在全国知名度很高,但是很多年轻医生的绩效奖金只有2000多块钱一个月。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博士毕业生。”姚志剑说,职业的风险、耻感和低收入,导致很多优质的人才、有情怀的医学生,一边进来一边流失,“非常令人痛心。”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姚志剑提到,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2018年10月成立,虽早在1990年就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精神与心理卫生方向),但这一方向曾于2008年停止招生,直到2015年才恢复。“从全国来看,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也并不算多,而南医大每年招收的30余名本科生,对于巨大的人才缺口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03多部门合力,变化正在慢慢发生

  十几年前,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学专业一届只招收4—5名硕士研究生,但是今年,这个数字变为了30。随着社会需求的推动,大家更关注精神卫生领域,很多学生也更有意愿进入这一行业。“以往精神卫生专业多是被调剂来的同学,现在很多孩子主动表达‘我要来’。”

  “我们鼓励医务人员报考心理治疗师,并报销相应费用。”曹卫东说,医院通过一人多技,来满足公众心理咨询的需求。此外,为加强精神卫生紧缺人才培养,医院积极组织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通过开展转岗培训,加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师培养,相信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紧缺状况。”曹卫东说。

  就在9月末,南京市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2021级毕业典礼在南京脑科医院举行。经过理论学习、临床实习和社区见习的三个阶段一年的培训,45位学员获得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去年全省共有166位学员通过考核获得精神科执业资质。”江苏省卫健委疾控处调研员顾华告诉记者,目前全省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与国家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省精神卫生人才紧缺,而转岗培训是一个快速缓解现状的有效途径。

  姚志剑说,理想的模式是预防和筛查精神疾病的关口前移,识别更加精准,通过基层转诊送到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康复后能回到社区,由专业康复机构进行监测和照护。“这一套闭环体系的背后,还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大量人才的补充。随着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启用,以及江苏即将着手建设省级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和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相信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会越来越好。”

  像前面提到的志刚一样,很多患者来到社区康复驿站后,学会了做饭、打扫卫生等基本的生存技能,回到家后不仅能照顾自己,甚至学会了照顾年事渐高的父母。社区康复机构的存在既能疏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也能让家庭成员从繁重的照料工作中获得短暂的喘息空间,甚至还能为患者开启人生新的可能。

  “社区康复机构能否茁壮发展,也和各地政府的支持政策息息相关。”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康复驿站王良玉站长告诉记者,苏州市政府对这一部分工作支持力度较大,包括对精神障碍患者应保尽保,发放病人的免费午餐补贴、提供社区康复驿站的建站场地、发放员工工资等,在政策和经济上都亮出“真金白银”的实招。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