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强迫症,普通人也应该了解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强迫症,普通人也应该了解 !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3-12-16 14:05:00    阅读量:11704次
[摘要]:徐州健康:-目录-01强迫症发病率很低吗?02普通人为什么要了解强迫症?03你到底是不是强迫症?04强迫症的共病现象05什么方法最适合我: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门诊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患者一

  -目录-

  01强迫症发病率很低吗?

  02普通人为什么要了解强迫症? 

  03你到底是不是强迫症?

  04强迫症的共病现象

  05什么方法最适合我: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门诊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

 患者一

  我一整天都在检查,确保完全没有遗漏。因为我不确定我是否已经关闭了所有电器,比如电饭煲,是否锁上了所有窗户,所以我每天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出门。然后我检查了五次煤气炉是否关闭,但如果感觉不对,我还得全部重新检查一遍。

  患者二

  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在看邮箱,担心有邮件漏掉没看。我还总是担心出错,担心交给领导的报表出现问题,然后把所有的材料都反复检查,如果不检查,我会感到非常担心,无法忍受。我自己检查还不够,还会请同事再次为我检查一遍我才能上交材料。我知道这重复很荒谬,但我控制不住这种想法和行为。

 患者三

  我会一次买100个手机贴膜,只要用手摸到贴膜,我就觉得脏了,因为不能忍受这种脏,用一次换一次,我已经学会自己贴膜了。不仅手机贴膜,现在坐在这个座位上,我的手也不能触碰椅子的任何部位,接受不了,太脏了,回家要洗手洗衣服,衣服全部脱下来洗。

  很多人对强迫症的印象是频繁洗手、洁癖,也有人喜欢拿强迫症开玩笑或者自嘲,称自己为“有点强迫症”。

  其实真实的强迫症一点都不好玩。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本周的科普文章主题是强迫症。

(图片来源:网络)

  01

  强迫症发病率很低吗?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困扰,属于一种精神官能,主要特征是反覆出现强烈的焦虑、恐惧、困扰或不适,并伴随着一些无法控制的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思维或念头。

  这些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可能会占据患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患者实际身处的环境、现实情境没有什么关联性。

  强迫思维是一种不断出现的想法、念头、幻象、怀疑或愿望,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困扰和不适。

  强迫症与焦虑情绪障碍非常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因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持续性、侵入性的强迫性观念或重复地严格遵循一系列规则的、目的性极强的强迫行为。

  患有强迫症的人会对危险、卫生状况或伤害过度担忧,从而持续有意识地关注威胁,这也就是强迫性观念。为了应对这些强迫观念引起的痛苦和/或焦虑,患者会采取一系列的行为来暂时缓解痛苦和/或焦虑,也就是强迫性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暂时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但长期来看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许多人的概念中强迫症发病率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常见,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强迫症的发病率远比预想的要高。著名的强迫症患者包括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先驱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好莱坞女星卡梅隆·迪亚兹和英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当然,还有被众多文艺青年、文艺中年们追捧的《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法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也疑似罹患强迫症。

  有数据统计,每五十个人之中,约有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候会经历强迫症。2019年,在北京大学黄悦勤教授牵头开展的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中国人的强迫症终身发病率为2.4%,和美国人的2.3%终身发病率基本持平。而全世界有将近10亿人都有过强迫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02

  普通人为什么要了解强迫症? 

  有人说,强迫症摧毁了无数聪明的脑袋,优秀的学生。也有人认为不严重,这算多大的事。确实,相比抑郁、焦虑、惊恐,强迫症理解起来要难的多。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强迫症列为发达国家十大杀手之一。

  有研究表明:一个强迫症患者从开始治疗到结束,平均需要17 年。这还不算治疗前强迫症患者经历的痛苦阶段。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7年可以浪费啊。。。

  多年后再看,同龄人早就学业有成,他们还在惦记鞋子有没有摆整齐,口水该不该吞咽,说话前是否要再背一遍乘法口诀。强迫症会把人逼疯,让人绝望。而且大多数人无法体会强迫症的痛苦,即便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也很难体会强迫症的痛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没有刺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有多痛。 

  强迫症一般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病程跨越了病患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社交、婚恋等关键时期,会极大地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

  此外,强迫症患者往往一边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一边担心世俗的言论压力而羞于就医,通常在首次确诊时病程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往往在承受不住巨大的痛苦时才会无奈选择就医,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你知道吗?强迫症还被称为“精神癌症”。

  强迫症还被称为“精神癌症”。

  “精神癌症”意味着:一方面,疾病本身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它的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药物治疗起效慢、所需药物剂量偏大,并且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神经调控等的综合治疗,治疗有效率大概在40%-60%,只有20%的患者能达到临床治愈。

  所以,强迫症并不是小病,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科普来帮助非本领域的普通民众了解强迫症,认识强迫症,不被充斥调侃意味的世俗“强迫症”的概念所误导,同时对于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来说,又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重要时期,进行强迫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必要。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的身边可能会有强迫症患者,请尽量宽容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 

(图片来源:网络)

  03

  你到底是不是强迫症?

  相信很多人偶尔会有这样的想法:

  家庭主妇一边打扫房间,一边问自己“我是不是有强迫症?”

  “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啊,我看见APP上面的红点一定会点掉。”

  “我关门关了三次,反复检查才敢上班,我得强迫症了吧。”

  关于这些行为的发生,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同,他们充其量被称为具有强迫倾向,绝非患有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特点在于,患者本身意识到这些强迫症状都是毫无意义的、与自己的意愿完全相反的,会在头脑中极力地反抗。这种强烈的冲突令患者陷入强烈的自责和焦虑,从而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诊断强迫症以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ifth Edition,DSM-V)的定义作为诊断标准:

  第1条:

  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强迫思维被定义为如下:
  1)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的焦虑或痛苦。
  2)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被定义为如下:
  1)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2)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注:幼儿可能不能明确地表达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

  第2条: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者写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第3条:
  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第4条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另外,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PSAA)诊断标准相对简洁,只要符合以下准则,基本上可以被判断为患上强迫症:

  1. 脑海中经常有挥之不去的焦虑念头

  2. 经常作出大量、重覆、无谓的行为

  3. 清楚知道这些行为是自发,而非别人强加在身上

  4. 一点也不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感到非常痛苦

  5. 每天花费在这些无意义行为的时间超过1 小时,而且持续两星期以上    

  但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强迫症并非易事。临床上实现对强迫症的诊断主要存在两个难点,即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共病的特征。一方面,强迫性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具体表征是多种多样的,强迫症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维度和病程,且强迫症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各种亚型之间有着不同的病因学起源,所以常被称为强迫谱系障碍。

  所以,如果你或身边的亲人朋友有上述症状,建议去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诊断确诊。

(图片来源:网络)

 04

  强迫症的共病现象

  大概90%的强迫症患者至少共患一种符合DSM标准的其它精神障碍,以焦虑症、情感障碍等最为常见。容易出现不安、恐惧、无力感与抑郁等负面情绪。

  常见的与强迫症共病的疾病包括: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

  饮食障碍症(Eating disorders)

  妥瑞氏症

  忧郁症

  焦虑症

  社交恐惧症

  拔毛症

  从发病机制来看,强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比如目前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的是,生命早期,遭受过多的应激,会引起人应激反应系统的过度或者长期激活,影响大脑发育,增加日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可以说,早年应激是各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风险因素。这也提示我们,做好减少早年应激的相关预防工作,能同时减少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风险。

  其次,我们在临床工作也要有这种意识,排查患者是否又共病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厘清疾病发作的先后顺序、主次关系等。

  当然在治疗上,也要根据患者共病精神疾病的种类综合制定治疗方案,争取治疗效益的最大化。

(图片来源:网络)

 05

  什么方法最适合我:

  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普遍认为强迫症是由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互相影响引起。当中生理因素包括脑部传递物失调、家族遗传等;心理因素如思想谬误;环境因素如压力(工作、经济、人际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如果属于强迫症较轻的情况,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士帮助下尝试暴露反应预防疗法(ERP),该疗法有效,不排除焦虑症的副作用。但是这种疗法需要极大的动机和努力,并且在短时间内会引起额外的焦虑。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治疗可能同样有效。如果你只有轻微的强迫症,只要进行CBT便能有效果。

  如果你有中度的选择强迫症,那么你可以先CBT(接受治疗师最多10小时的忍受)或药物治疗(12周)。如果没有好的转,那么你应该尝试同时进行两种治疗方式。地区,可能需要等待数月才能见到专业人士。

  如果你的强迫症严重,可能最好从一开始就同时尝试药物治疗和CBT。如果你的强迫症并不轻微,并且你无法面对ERP带来的焦虑和自身的强迫症,你可选择只接受治疗药物。

  以上,一定遵医嘱,而不是擅自用药。

(图片来源:网络)

  应该说这两种方案是国内外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可靠的治疗方式,但还有大概20%-30%的患者,症状严重,对于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起反应。这时候,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才会考虑一些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比如深脑刺激、放射手术治疗、电痉挛治疗、经颅磁刺激等。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是一种微创、可调节、可逆、不良反应少的神经调控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被认为是治疗难治性重性精神障碍的极富发展前景和想象力的治疗手段。DBS在联合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提供了新的机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治疗的路是艰难的,但值得。

  任何一种疾病的命名,都是为了让我们透过这个名词关注到背后具体的人,而不是用来消费他们的痛苦。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