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明星医生 > 医院里的“360行”丨临床医学工程师:隐形守护者
医院里的“360行”丨临床医学工程师:隐形守护者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20:13:00    阅读量:5862次
[摘要]:徐州健康:医院的长廊永远流动着两种时间:电子钟跳动的数字时间,与生命抗争的脉搏时间。从执柳叶刀的外科圣手到调试CT机的工程师,从执听诊器的内科医师到显微洞察的病理医师,每个岗位都

  医院的长廊永远流动着两种时间:电子钟跳动的数字时间,与生命抗争的脉搏时间。

  从执柳叶刀的外科圣手到调试CT机的工程师,从执听诊器的内科医师到显微洞察的病理医师,每个岗位都是拯救生命乐章中不可替代的音符。那些被简化为“白衣天使”的称谓背后,是各种专业资质证书在黑暗中发出的微光,是多个岗位齿轮咬合转动的精密韵律。

  医院里的“360行”系列文章,不只是一组于医院各岗位的简单素描,而是对医院生命守护体系以及医学人文的解构。通过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在平凡岗位中,也有照亮生命的纯粹星光。谨以这组报道,记录所有为生命续航的微光。

  医院,生命竞速的赛场,大多数人熟知的是身着白大褂医术精湛的医生,或是头戴燕尾帽专业娴熟的护士。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群赛道周边鲜少被聚光灯捕捉,却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的“隐形守护者”——临床医学工程师,简称医工。

  正如他们的称呼“临床医学工程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CT室他们有着“双重身份”:患者看到的他们是各类影像设备操作台前的技师,叫号、摆位、扫描,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影像设备的眼里他们还是自己的“私人医生”,时刻保障它们的机身健康与安全,技艺高超,随叫随到。

  接下来就跟随CT室白胜杰的脚步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工程师群体。

  深夜出诊

  深夜3点,万籁俱寂,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的夜色。24小时待机的白胜杰迷糊中摸到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医院电力系统突发跳闸,导致5台核磁共振设备报警,关键指标异常:氦压缩机停止工作!”的报修。氦压缩机停机意味着磁体冷却系统失效,而冷却系统是超导磁体的生命线。长时间停机,一旦磁体温度失控上升超过临界点,将发生灾难性的“失超”,不仅设备完全瘫痪,内部昂贵的液氦将瞬间气化喷出,损失极其惨重,且恢复周期漫长。白胜杰瞬间清醒,立即致电同是医工的朱柏羽赶赴医院。

  现场,磁共振机房内异常安静,往日熟悉的“噗嗤噗嗤”的“呼吸声”消失了,这意味着氦压缩机和冷头都已经停止了工作,必须紧急处置。由于5台磁共振分别分布在1号楼和11号楼,他们当即决定分头行动。

  此时,电力再次毫无征兆地跳闸。此时贸然启动设备,如若再次发生断电现象很可能给设备带来不可预估的伤害。经两位工程师的商议当机立断作出了暂不恢复启动磁共振设备的决定,同时为了保证核磁共振的温度需求,先恢复水冷机和氦压缩机正常工作。经过一番有条不紊地操作,氦压缩机陆续启动,冷头恢复“噗嗤噗嗤”的“呼吸”,此时设备顺利度过危险期,工程师们紧绷的弦稍稍松懈,一边观察设备参数变化一边等电力稳定。半小时后,接到总务处电力系统已经稳定的通知,他们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先逐一开机,然后对每台设备进行水膜测试扫描,以确保日间设备的正常运转。

  白胜杰在调试机器

  当一切停当,两位工程师再聚首时才发现天已大亮,紧张情绪彻底解除后疲惫和困意顿时袭来,草草洗漱,吃个早饭,换上白大褂——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感受着磁共振清晰悦耳的“呼吸”, 看着一个个扫描序列在列表上完成,目睹着一位位患者有条不紊地进出检查室……多么平凡又美好的一天,这,就是医工人力保的日常。

  朱柏羽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伪影追踪

  下午四点的CT第二检查室中,技师们个个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原来患者的扫描图像周边出现了淡淡的同心圆环状伪影。这种伪影看似“温和”,不似设备停机那般惊天动地,尽管当前并不影响对图像的判读,但如若任其发展,一旦出现在核心图像区域,就会如同蒙在医生“眼睛”上的翳,将直接影响诊断的清晰度与准确性,尤其在筛查早期肺癌等细微病变时,会遮盖病变,造成误诊甚至漏诊。

  面对屏幕上挥之不去的“幽灵环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王瑶瑶和李伟并没有慌乱,立即开启了他们的“影像侦探”模式。第一步,定位根源: 首先排除了患者因素(如金属异物)和扫描参数问题。经验所示这种均匀的环形伪影,高度指向探测器通道或数据采集链路的系统性故障。第二步,原因追踪:CT的探测器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环境非常敏感,而巡检发现此时空调罢工机房温度过高。于是对空调检修发现由于设置的制冷温度过低导致空调结冰无制冷效果,遂立即关闭空调,待冰融化后重新启动,使房间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

  王瑶瑶正在检测探测器温度

  第三步,快速修复:温度正常后,王瑶瑶执行了专业的空气校准程序。当校准完成,再次进行测试扫描时,困扰多时的“幽灵环影”终于彻底消失,图像恢复了应有的纯净与清晰。

  从接到报告到伪影消除,全程不到1个小时。王瑶瑶和李伟用他们的专业“鹰眼”和精准操作,为医生的诊断重新擦亮了“视窗”。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CT室上演,从清理CT头架夹缝里的污渍,每日球管训练,到粘出核磁床板下的细屑等操作,医工们一次次用自己敏锐的嗅觉和专业的解决问题能力及时纠正偏差,守护着设备的健康。

  李伟正在为患者摆位

  尾声

  一次设备的细微偏差,可能导致诊断结果的巨大偏离,直接影响临床诊疗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而对于CT、MR之类大型设备,一次类似上述关键系统的故障,可能造成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核心部件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在预防性维护中一丝不苟,在故障突发时争分夺秒。他们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守护者”,用专业与责任心为每一次扫描的可靠性、为每一帧图像的精准性默默工作。他们深知,自己守护的不只是昂贵的机器,更是无数患者对清晰诊断的希望与信任,以及医生做出准确判断所依赖的无瑕影像。

  致敬,每一位把专业精神淬炼成信仰的守夜人!

来源:CT室

作者:白胜杰

审核:师毅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