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明星医生 > 【中国医师节】生命守护者的仁心与担当——记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杜荣蓉
【中国医师节】生命守护者的仁心与担当——记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杜荣蓉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08 22:55:00    阅读量:9376次
[摘要]:徐州健康:在重症监护室的战场上,时间以秒计算,生命与死亡的拉锯战时刻上演。长期奋战在重症的战场,杜荣蓉凭借精湛的医术、敏锐的判断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专业与坚守,为患者点亮了生命

  在重症监护室的战场上,时间以秒计算,生命与死亡的拉锯战时刻上演。长期奋战在重症的战场,杜荣蓉凭借精湛的医术、敏锐的判断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专业与坚守,为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迎难而上,精准施治——与多重感染的较量

  2025年3月,一位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被紧急转入ICU。这位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全身消耗、免疫力极度低下,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肺结核,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胃造瘘,转入后呼吸机依赖,两次试脱机均告失败。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杜荣蓉医生没有退缩。

  在科主任朱玉成的带领下,杜荣蓉和同事们迅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她深知,抗感染治疗是关键,但患者长期住院和抗生素应用史,出现多重耐药,稍有不慎,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她坚持每日查阅病原学检测报告,为明确感染原,她多次为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精准锁定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及真菌,及时联系结核科会诊并针对性地制定抗结核方案,根据药敏结果动态调整抗生素。同时,她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变化,确保药物安全。在她和同事们精细化管理下,患者的感染指标逐渐下降,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突破呼吸困境,终迎脱机曙光

  长期机械通气导致患者呼吸肌萎缩,脱机困难。杜荣蓉医生没有放弃,她结合患者情况,白天调整呼吸机参数,夜间分析血气变化,反复研究呼吸波形图,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第二次脱机失败后,她和同事们没有气馁,而是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辅助加强患者呼吸肌康复训练。那段时间,杜荣蓉和同事们几乎没有按时下班,每天都要反复确认患者的呼吸状况经过15天的日夜守护,患者终于成功脱机。那一刻,整个ICU团队都为之振奋。 

  全面康复,人文关怀

  脱离呼吸机只是第一步,患者的康复之路仍然漫长。由于感染消耗,胃造瘘进食营养差,加之长期卧床,患者肌力严重下降,连咳嗽排痰都困难。杜荣蓉和同事们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制定床上肌力康复训练、气压治疗等个性化方案,逐步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

  营养支持同样关键。患者因恶性肿瘤侵犯,吞咽困难,气管切开,长期依赖胃造瘘口进食,且胃部、颈部时有疼痛不适,结合营养科意见,杜荣蓉制定高蛋白、高热量营养方案,叮嘱护理同志耐心予少量多餐,患者进食逐渐增加,患者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在做好身体照料的同时,杜荣蓉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得知患者因长期住院情绪焦虑、低落,每天查房完毕都会多跟他聊几句,为了让患者不寂寞,在病床上也能听到外面的世界,杜荣蓉特意让患者家属购买收音机送进病房。看到杜医生如此体贴入微,家属忍不住夸赞:“遇到了这么好的医生,不仅让他病情好转,更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最终,患者的结核检测转阴,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目前患者可适当床上活动,手语或写字板交流顺畅。虽然患者肌力仍弱,无法拔出气切导管,杜荣蓉医生和同事们依然坚守在患者身边,定期予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保持气道通畅。

  从气管插管到艰难脱机,从多重感染到结核转阴。这场长达数月的生命保卫战,见证了杜荣蓉和ICU团队精湛的医术、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重症医学的战场上,她用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她也将继续尽己之力,帮助更多人完成生命的逆袭!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