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同协作攻坚 | 淮海经济区首例“一站式”微创切除后纵隔肿瘤+团队第300例达芬奇手术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同协作攻坚 | 淮海经济区首例“一站式”微创切除后纵隔肿瘤+团队第300例达芬奇手术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3-05-08 09:30:00    阅读量:9505次
[摘要]:淮海名医:近日,徐医附院胸外科联合脊柱外科协同协作攻坚,采用颈胸交界处后路小切口联合达芬奇机器人共同微创完成一例颈胸交界处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多学科对尖端技术的熟练应用,体

  近日,徐医附院胸外科联合脊柱外科协同协作攻坚,采用颈胸交界处后路小切口联合达芬奇机器人共同微创完成一例颈胸交界处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多学科对尖端技术的熟练应用,体现出徐医附院作为区域医学中心的技术实力和综合优势,可以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

  患者为60岁男性,因“颈胸部疼痛麻木”检查发现胸顶高位、颈胸交界处胸椎旁肿瘤,胸部CT增强示:T1椎体右侧旁示实体团块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3cm,并向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周围结构受压移位,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患者辗转多地多家医院多个专科,但因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极大,且由于很难定义由哪个具体专科负责治疗,属于“两不管地带”,患者自觉求医无门,但因疼痛及压迫症状日益加重,在当地医生建议下找到医院胸外科张昊副院长。

  张昊介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经过胸外科手术可完整切除。但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外,使肿瘤呈现哑铃型生长,临床上称为哑铃型纵膈肿瘤,此时胸外科联合脊柱外科、神经外科亦可有效处理。但当哑铃型纵隔肿瘤位于后纵隔高位甚至高达颈部的时候,处理困难且风险极大:首先,颈胸交界处解剖关系非常复杂,包括很多大血管和神经主干,如手术误损伤可能导致大出血及神经功能丧失;其次,哑铃型肿瘤延伸入椎管内,通过胸腔内处理一旦肿瘤滋养血管缩进椎管内将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引起患者高位截瘫;最后,颈胸交界处空间极其狭小,传统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都难以精细分离处理,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可能很大。

  面对复杂的病情,为了帮助患者完整切除肿瘤、解除病痛,更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备完备的手术方案,张昊为患者组织了多学科诊疗(MDT)会诊。在医务处及门诊部协调下,由胸外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手术方案。

  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胸外科联合脊柱外科同时实施手术,是既能确保完整切除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又能降低风险、减小患者创伤的最佳方案。“面对这种高风险、复杂的肿瘤,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多学科专家协同协作攻坚”,张昊说:“整个手术要面临很多难题。首先,需采用俯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体位,体位的变换对于手术麻醉要求非常高;其次,肿瘤与周边组织及血管关系非常紧密,切除肿瘤时易出现大出血或高位截瘫等风险;第三,切除肿瘤的同时须保证神经功能不受损伤,对于手术精细操作考验极大。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一个都不能疏忽。”

  麻醉成功后,一场多学科协同协作的“攻坚战”打响。患者先取俯卧位,由脊柱外科冯虎主任带领团队孙伟副主任医师、程琳博士取颈胸交界处后路小切口,将椎管侧肿瘤充分游离,避免了肿瘤切除时可能发生的出血至椎管而引起截瘫的风险,为胸腔内手术解决了后顾之忧。“变换体位”,麻醉科李强主任坐镇,一边协调麻醉和护理团队,一边时刻观察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张昊带领团队张成副主任医师、孙滕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通过胸顶狭小空间将肿瘤边界精细游离至颈胸椎交界处,离断包被肿瘤的部分神经及血管,将这个哑铃型肿瘤经椎间孔完整剜除。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恢复顺利,3天出院。

  此次由胸外科张昊副院长、脊柱外科冯虎主任团队实施的“一站式”颈胸交界处后路小切口联合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切除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手术在淮海经济区尚属首例,也是张昊副院长团队的第3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更是我院“协同协作攻坚年”建设和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疑难复杂罕见病的生动案例,彰显了徐医附院区域医学中心的责任担当和技术实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