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世界预防自杀日 | 预防自杀知多少
世界预防自杀日 | 预防自杀知多少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3-09-04 15:19:00    阅读量:8704次
[摘要]:淮海名医: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0日每年的9月10号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预防依然是全球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明显增多,

  世界预防自杀日 · 9月10日

  每年的9月10号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预防依然是全球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明显增多,有些甚至出现极端的自杀行为。

  如何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呢?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言行:

  ——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还不如死了好……

  ——我的问题无法解决,没人能帮我,没有我大家会更好……

  ——分发财物、与人道别、和家人朋友疏远、滥用药物和酒精……

  当发现这些情况时,建议你要十分重视,也许他(她)有自杀倾向,或正处于危险之中,需要我们的及时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科普“世界预防自杀日”。

  一 "世界预防自杀日"的由来及现状

  "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创建设立,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

  二 哪些人群是预防自杀的重要人群呢?

  大多专家认为,至少3种人群是我国现阶段自杀预防的重要人群。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步入老年后,往往贫困疾病、留守孤独、丧偶空巢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易产生轻生念头。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心理素质不好,受情绪起伏下有可能诱发自杀。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一些"白领"和高级"蓝领"的自杀意向和自杀企图在升高,很值得社会关注。

 三 哪些精神心理疾病易引起自杀呢?

  自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从有自杀念头开始,到最终自杀死亡,这一过程受到包括心理、生物、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患病史、生活应激事件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易引起自杀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

  1、抑郁症: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杀手",在自杀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状态中。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患者自杀动机千奇百怪,很多是受精神症状幻觉、妄想等支配做出的行为,另外患分裂症后出现的抑郁亦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3、酒依赖症:酗酒成瘾者称为酒依赖。酒依赖人群预期自杀几率为15%。酒依赖是仅次于抑郁症、且与自杀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除了心理障碍外,酒依赖者中也有些人是因和妻子(丈夫)分居或家庭破裂而自杀。

  4、强迫症:不少强迫症患者不堪强迫症状的精神折磨,或久治难愈而抑郁情绪,出现自杀行为。

  5、焦虑症:近年来,焦虑症患者自杀人数不断上升,成为了易引起自杀的心理疾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6、双相障碍:该病发作时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躁狂期表现兴奋话多,言行夸大,一般不会出现消极行为。但是,在抑郁期时表现少语叹气,愁眉苦脸,严重时易出现自杀行为。

 四 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杀手”,但常常被误解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抑郁症,很多百姓常常误以为是性格内向、脆弱矫情、一时压力打击引起,对抑郁症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身不由己、不能自控的自残自杀行为的认识存在较大盲区。还有些百姓把抑郁症简单的理解为精神病,导致很多抑郁症患者觉得承认自己患病是可耻的、会被人瞧不起,因此拒绝治疗。这些错误观念的后果无不都是贻误了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结果导致病情严重时自杀悲剧发生。

 五 不容忽视的自杀"后遗症"

  按世卫组织估计,1个人自杀平均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据此测算,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承受着因家人或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其中大约有13.5万名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悲剧。专家认为,这种严重的心理创伤所带来的影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六 人在自杀前会释放哪些“求救”信号呢?

  自杀诚然可怕,但几乎所有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向人们发出各种“求救”信号,调查统计,在自杀死亡者中约80%的人向人表露过自杀念头。那么,发生自杀行为前,他(她)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呢?

  1、言语表达:如“活着太痛苦,是家人的累赘,不想再坚持了”;“我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人能帮我,没有我大家会更好”等等。或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开自杀方面的玩笑,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2、情绪流露:如绝望、焦虑、抑郁、失控感等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愤怒、内疚、孤独、悲伤、无助也是常见的情绪体验。印象派画家梵高自杀前曾与好友高更赌气,割掉自己的左耳。

  3、行为表现:写遗书、分财物、说道别、送贵重东西、和家人朋友疏远、酒精药物滥用、极端和不计后果的冲动、重度抑郁病情突然“好转”等。

  4、生理改变:缺乏兴趣、食欲、性欲、身体健康状态不佳,严重失眠等。

 七 我们该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呢?

  精神心理科医生提醒朋友做好如下:

  1、要冷静、耐心的倾听,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2、要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

  3、要询问他们是否想到过自杀: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与某人谈论自杀并不会诱发或触发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关注并倾听他人能够减少痛苦,预防自杀。

  4、要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5、要找到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6、对自杀危险性很高的人,一定要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7、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结束语

  的确,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谈自杀足令人色变,但是我们不能因色变而回避,只有正视它,通过大力宣传科普教育,认识自杀行为的本来面目,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减少此类悲剧行为的发生。

  当你身边的人有上述这样或那样的“倾诉”时,或许就是他(她)发出的“求救”信号,请务必提醒其家人重视,建议要尽快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