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专题报道 > 多学科协作 87岁老人“心门”焕新
多学科协作 87岁老人“心门”焕新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8-29 18:53:00    阅读量:1594次
[摘要]:淮海名医:近日,我院心脏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位87岁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面对术中突发血压骤降、心脏停跳的严峻挑战,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

  近日,我院心脏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位87岁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面对术中突发血压骤降、心脏停跳的严峻挑战,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功化解危机,最终顺利完成手术,为这位耄耋老人重新打开了“生命之门”。这标志着我院在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

  87岁患者“心门”告急 

  87岁的闫爷爷不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近半年来还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期间,他虽多次住院接受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始终欠佳,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经我院心脏病诊疗中心详细检查,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功能不全。心脏的“阀门”(主动脉瓣)严重老化、钙化,无法正常开合,导致心脏泵血受阻,继而发生心力衰竭,随时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在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韩冰的带领下,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阮宏云及其团队,对闫爷爷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展开了全面且严谨的评估。结果显示,闫爷爷不仅属于高龄患者,且体重仅50Kg,整体身体基础相对薄弱,选择任何一种手术方案风险都极高,首选治疗方案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通过血管路径(通常是股动脉)送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并释放,从而替代原有瓣膜功能的微创手术。它避免了开胸、心脏停跳和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

  然而,为87岁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本身就意味着极高的风险。患者心脏功能、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手术团队为此制定了周密详尽的预案,术前多学科讨论,麻醉科ECMO团队随时待命,做好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置换,团队协作化险为夷

  手术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推进。然而,当手术进入球囊扩张后、瓣膜释放的关键环节时,患者突然血压急骤下降,心脏停跳,心脏功能瞬间面临严重威胁,整体状况陷入危急境地。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手术团队沉着冷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医护人员迅速上前实施有效的紧急心脏按压,为维持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争取宝贵时间;与此同时,韩冰与阮宏云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在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下,精准调整瓣膜位置,沉着应对术中变数,最终成功将瓣膜精准定位并顺利释放。

术后影像显示瓣膜精准定位并顺利释放

  微创,老人重获健康

  随着新瓣膜的成功植入并开始正常工作,患者的血压迅速回升趋于稳定,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手术室内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术后,闫爷爷转入ICU监护苏醒,并于当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转回心血管内科普通病房。术后,闫爷爷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精神状态良好,次日便可下床活动。在进行康复治疗几天后,目前已顺利出院。

  突破,托起高龄患者“心”希望

  本例87岁高龄患者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MDT)的通力协作与攻坚克难;同时,手术的开展为因高龄、体弱、合并症多而无法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彰显了国家心脏瓣膜介入中心建设单位的技术实力和水平。

  我院心脏病诊疗中心团队将继续精进技术,优化流程,让更多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高龄、高危患者,能够获得微创、高效、安全的先进治疗技术,重获“心”生,乐享健康晚年!

韩冰

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徐州市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 

医学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至1997年在同济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做博士后工作,专门从事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房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心律失常、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及介入治疗。在苏北地区最早独立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此类手术10000例以上。在房颤消融方面首创了“超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在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方面首创了“起搏时S-Q间期指导的基质消融策略”。在国内最早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联合房颤导管消融一站式手术”,在国际上首创“经肺动脉消融房性心律失常”技术。在苏北地区率先开展“经心包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并做了重要技术改进,先后在河南、山东、上海等十余家省市级医院做技术推广。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门诊地址:2号楼门诊楼3楼10号诊室

阮宏云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苏州大学,现为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分结构性心脏病组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肺血管学组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工作秘书。 自2010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擅长于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顽固性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规范诊治和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已独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介入治疗1500余例。作为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核心成员,熟练掌握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等微创介入治疗。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治,带领团队获得江苏省第一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示范中心”。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经肘正中静脉分侧行“肾上腺静脉采血”精准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门诊地址:2号楼门诊楼3楼11号诊室

 来源:徐州市中医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