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专题报道 > 医院里的“360 行”丨内镜中心:方寸间的健康守护
医院里的“360 行”丨内镜中心:方寸间的健康守护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21:38:00    阅读量:4802次
[摘要]:徐州健康:医院的长廊永远流动着两种时间:电子钟跳动的数字时间,与生命抗争的脉搏时间。从执柳叶刀的外科圣手到调试CT机的工程师,从执听诊器的内科医师到显微洞察的病理医师,每个岗位都

  医院的长廊永远流动着两种时间:电子钟跳动的数字时间,与生命抗争的脉搏时间。

  从执柳叶刀的外科圣手到调试CT机的工程师,从执听诊器的内科医师到显微洞察的病理医师,每个岗位都是拯救生命乐章中不可替代的音符。那些被简化为“白衣天使”的称谓背后,是各种专业资质证书在黑暗中发出的微光,是多个岗位齿轮咬合转动的精密韵律。

  医院里的“360行”系列文章,不只是一组于医院各岗位的简单素描,而是对医院生命守护体系以及医学人文的解构。通过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在平凡岗位中,也有照亮生命的纯粹星光。谨以这组报道,记录所有为生命续航的微光。

  内镜中心是医院这幅庞大医疗图景中,兼具“侦察兵”“桥梁”和“安全网”三重身份的特殊存在。它不像外科手术室那样直面刀光剑影,也不像ICU那样时刻与死神赛跑,但每台内镜背后,都藏着关乎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转折。

  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这方寸之地汇聚着预约登记员、护士、医生、麻醉医生、消毒人员等不同角色,他们分工协作,以专业与温情共同守护患者健康,勾勒出内镜中心的“360行”图景。

  疾病早期的“精准侦察哨”

  为治疗争取黄金时间

  内镜中心每天见证最多的,是把“早期癌症”拦在萌芽状态的瞬间。记得有位常年反酸的大叔,普通体检没发现异常,来做胃镜时,护士在术前评估时注意到他“吞咽时胸口发紧”的细节,特意提醒医生重点观察食管上段——最后在放大内镜下发现了一处0.3cm的早癌病灶。这种“毫米级”的发现,能让患者从“可能全胃切除”变成“内镜下就能根治”,不仅保住了器官,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内镜中心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此:它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每天120多例检查中,约15%能发现癌前病变,这些患者若错过这次检查,可能半年后就会发展成中晚期肿瘤。护士在术前准备时反复确认“肠道清洁度”“禁食时间”,看似琐碎,实则是为了让医生的镜头能清晰捕捉每一处黏膜变化——就像给侦察兵擦亮望远镜,确保不遗漏任何“敌情”。

  内镜检查中

  多学科协作的“枢纽节点”

  让救治无缝衔接

  有位肝硬化患者半夜呕血,急诊电话打来时,护士已经在10分钟内完成了内镜室准备:灭菌好的胃镜、备用的止血夹、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甚至提前联系好了血库 。当患者被推进来时,麻醉师、消化医生、内镜护士已经形成“三角站位”,30分钟就用组织胶止住了出血。

  这种“零延迟”的协作,正是内镜中心的核心作用之一。它像个精密的齿轮,一边咬合着急诊科的“紧急需求”,一边联动着外科的“手术预案”,还要衔接病理科的“诊断反馈”。比如做ERCP手术时,护士递器械的速度、造影剂推注的量、术中护士的密切配合,都会影响医生对胆管结石位置的判断;而术后追踪的“引流量”“腹痛变化”,又会成为ICU及病房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每日晨会

  微创治疗的“实践场”

  重新定义患者的就医体验

  很多人对“手术”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切口、长住院”,但内镜中心每天都在改写这种认知。一位阿姨做肠镜时切除了5枚息肉,术后喝着我们准备的温藕粉说:“早知道这么轻松,就不该怕三年。”这种“检查即治疗”的模式,让患者术后当天就能回家。

  护士在这里的角色,就是把“微创”的温度传递给患者。她们会在无痛内镜患者苏醒时,先递上沾了温水的棉签湿润嘴唇;会给做ERCP的老人准备腹带,减轻术后腹胀;甚至给儿童患者准备印有卡通图案的检查服。这些细节背后,是让患者从“恐惧内镜”到“主动筛查”的转变——这两年内镜中心的无痛内镜占比从45%升到62%,正是这种转变的最好证明。

  洗消室

  院感防控的“硬核实力”

  守护患者的医疗安全

  内镜消毒间墙上的“九步洗消流程图”,每个步骤都精确到秒。护士每天要记录20多组消毒数据:多酶洗液的浓度、戊二醛的浸泡时间、ATP检测值……这些数字背后,是“零交叉感染”的底线。今年,在徐州市消化内镜洗消人员能力提升竞赛中,内镜中心团队夺得团体一等奖,斩获3个个人二等奖,靠的就是把“每个活检通道都要刷3次”“消毒槽每天用含氯剂擦拭”这些规定变成肌肉记忆。护士长宋晓玉常跟年轻护士说:“你手上的内镜活检钳,明天可能会伸到任何人的胃里,消毒不达标,就是在拿所有人的安全开玩笑。”

  它没有外科的惊心动魄,却在毫米之间决定治疗方向;没有内科的复杂用药,却用一根内镜连接起多学科的智慧。宋晓玉说:“我最骄傲的不是拿到多少奖状,而是看到患者拿着‘未见异常’的报告时,那句“谢谢你们帮我把心放回肚子里”。这或许就是内镜中心的终极意义:让疾病在可治愈时被发现,让治疗在最小创伤下完成,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带着希望走出去。

  致敬,每一位把专业精神淬炼成信仰的守夜人!

来源:徐州市中心医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