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4-01-16 10:31:00    阅读量:10649次
[摘要]:徐州健康: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一起来看。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情况。

  一是印发《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方案》,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强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规范管理。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措施,提高无偿献血者荣誉感、获得感。三是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以上是近期情况通报。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科学构建、规范内部运行管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对全面推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工作要求。

  此次发布会我们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题,介绍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女士;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先生;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先生;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晋宇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2019年,我国开始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当时的背景是什么?经过四年的试点建设,当前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对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和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抓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将县域内的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几方面的共同体,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形成梯次帮扶的带动。从单个机构的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发展,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整合和下沉,拓展服务模式和内容,来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个县可以组建一个医共体,也可以根据人口的情况,组建多个医共体,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从发展来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各地结合实际,探索了各种形式的医共体。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健委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试点工作,先后也确定了山西、浙江、新疆三个试点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县(市、区),一共828个试点县。5年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在逐步完善;相关部门的改革共识也在逐步凝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都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出要求;在省级层面也加快铺开,目前有18个省份已经先后印发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的政策文件。各个试点县积极探索,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整体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地区,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总的来看,地方党委政府对县域医共体的认识程度逐步统一,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也在明显加强,也正是这样一些工作,为我们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谢。

  中国网记者

  根据《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国都在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那么如何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开展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医保付费呢?谢谢。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

  谢谢你的提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家医保局也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按照“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要求,指导地方落实有关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对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形成内部激励机制。对于紧密型的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以医共体的整体作为对象,购买更加高效的医疗服务,促进医共体内部不同级别、类型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具体来说,统筹地区是以年度基金支出预算为基础,结合医共体各医疗机构既往的历史费用数据,综合考虑医共体功能定位、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的年度总额预算指标。

  第二,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医保基金在医共体内部规范使用。各级医保部门切实履行好医保基金的使用监管责任,不是简单的一包了之。对于医共体的考核,不仅包括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费用、参保人员满意度等常规方面,更要突出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就诊率等体现分级诊疗的指标和成效,要细化考核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标准,考核结果与年终医保费用清算相挂钩,切实管好用好医保基金。

  第三,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结余留用是指医共体在完成既定任务目标的前提下,使用医保基金低于总额预算指标的情况,结余的部分可以作为医共体的收入。医共体的总额付费结余留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按病组(DRG)或按病种分值(DIP)等具体支付方式时,病种的支付标准和实际发生的医疗成本之间的差值。第二个层面是年底清算的时候,医共体的总额预算指标与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之间的差值。对于符合医保规定的结余留用资金,年度清算后可以留给医共体内部统一调剂使用。

  第四,明确合理超支分担的界限,保障医疗机构的合理诊疗。由于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者不可预测性,医保部门在制定总额预算指标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合理超支分担的管理机制。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因参保人员就医数量大幅增加等情况产生的合理超支,给予合理补偿。各地医保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合理超支的情形,并严格落实。既保证医疗机构提供合理的、必要的医疗服务能够得到补偿,又防止冲指标、做大盘子等情况的发生,体现激励与约束并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医保基金向县域内医共体和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提高县域内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们知道《指导意见》对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中医药工作作了强调部署,请问未来如何在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
  邢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现在,在基层我们看到很多群众都喜欢看中医、用中药,我们将继续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重点推进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发挥好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的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关中医药工作。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服务能力共提、人才梯队共建、健康服务共管和优质服务共享。

  二是促进县级中医医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突出中医特色专科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效能。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共享,深化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指导,发挥好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中的龙头作用。

  三是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持续强化这些医院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扩大中西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四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建设和中医医师配备,指导并推动各地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发展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和康复服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

  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至各省人民政府的,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请问傅卫司长,作为国家卫健委主管司局,您认为在推进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些环节?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也挺重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该说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也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所以需要部门的协同和相关政策的配套。《指导意见》的印发,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指导意见》坚持了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把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上升到了政策措施;也强调因地制宜和稳中求进,要求地方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措施;更加突出系统观念,注重县域资源统筹、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和政策协同。提出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围绕这样一个目标要求,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要坚持党政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要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推进机制,更好地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协调、县级具体实施、医共体具体执行的责任。二是要加强部门协同,转变治理方式。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从关注单个机构的发展转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发展,从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管理转向多系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效。要加强城乡联动,文件中提出城市公立三级医院至少要派出3名专家常年驻守县域医共体进行指导;要健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的工作机制,不仅要提升牵头医院的服务能力,还要面向乡村开展巡诊、派驻服务,提升基层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些内容都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任务。四是要加强监测评价,引导良性发展。要坚持“强县域、强基层”的目标导向,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的发展要求,突出“乡村诊疗量占比持续提升”等结果导向,持续开展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确保医共体建设能够稳健发展。应该说,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每个县的医共体如果做实建好了,基层网底就能够更加牢固,健康中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谢谢!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大家都很关注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如何支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谢谢。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

  感谢您的提问。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全面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医疗服务价格优化调整力度,在总体不增加群众看病负担的情况下,指导各地动态调整偏低的门急诊诊查、护理等技术劳务类项目价格,指导有关省市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价格,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同城同价,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统筹支持乡村医疗机构发展。同时,我们还指导各省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文件,规范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促进互联网诊疗向基层延伸,满足群众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统筹医疗服务价格和促进分级诊疗等政策,更好匹配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激发内部活力。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牵头医院和卫生健康相关部门的作用都很关键,那么如何促进两方面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医共体稳健发展,确保群众受益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您的提问。明确行政部门和医共体两方面的权责,更好发挥各方合力,对建设好县域医共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是要压实监管责任。建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责任,协调推动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绩效考核、运行监督等重大事项。其中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承担着推进机制的日常工作,要切实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组织定期开展对医共体的考核评价,强化对医共体的整体监管。二是完善支持政策。要落实政府的投入保障责任,中央财政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等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和机构予以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县域医共体内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要向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还要优化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落实好“两个允许”,同时赋予县域医共体在编制使用、人才招聘、职称评定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另外,也要加强医保和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协同。刚才黄司长已经给大家作了很好的介绍。对于县域医共体来讲,一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在坚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要完善内部的决策机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体现共建共治共享,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为核心,实行人财物和行政业务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优化绩效分配,更好地调动医共体内各个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对外,要加强和城市医院的合作,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等各种方式,来提升重点疾病治疗、重大疫情应对、医疗应急处置、妇幼卫生以及中医药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对内,要积极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更好地方便群众。牵头医院要向乡镇常年派驻临床管理人员,协助解决好基层的问题,同时面向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希望通过这两方面共同努力,同向发力,更好地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良性发展,让老百姓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是主体,“紧密”是关键,请问泸县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工作体会?谢谢。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晋宇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泸县是2019年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在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在国家、省、市各级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盯“紧密”这个关键,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做到责任紧密。我们印发了医共体责权清单,明确了医共体管委会、卫健局、医共体总院、分院四方权责,做到权责一致;并以医共体为整体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目标绩效挂钩,提升了大家的积极性。

  二是做到管理紧密。我们以省卫健委等六联合印发的关于医共体人员、编制、岗位、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和药品等“八统一”为遵循,建立了医共体“编制池”,探索岗编适度分离的改革,推进医共体人员的统一使用管理;我们还设立了财务管理中心,完善了相关财务制度,推进财务统一管理;设立行政后勤中心,推动行政后勤物资集中统一采购,推进物资的统一管理。

  三是做到服务紧密。我们通过巡回坐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分析讨论、业务培训、督导考核“五位一体”,以及院科共建等活动,开展了人员、技术、服务和管理“四下沉”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提升。我们还依托消毒供应、临床检验、心电诊断、远程会诊、医疗质量、病理检验等“六大业务”中心,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推动连续性服务模式的落地。2023年,泸县医共体各分院向总院转诊患者同比上升13%,总院向分院转诊患者同比上升61%,总院为分院提供了远程会诊249人次、影像诊断7631人次、心电诊断24487人次,有效补齐了基层诊疗能力不足的短板。

  四是做到利益紧密。我们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80%划到医共体,20%进行考核分配;在医共体内,我们抽取了40%的成员单位来进行目标综合考核,其成绩代表医共体,推动医共体内抱团发展;同时,我们还完善了绩效分配制度,将总院班子绩效和分院进行捆绑,进一步强化总院分院的利益链接。

  四年来,我们的医共体建设,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力抓手,群众的满意是根本,顶层设计是关键,部门合力是重点,利益联结是基础,能力提升是核心。谢谢你的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受到欢迎,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如何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
  邢超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把推广应用好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各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有省级推广基地32个,县级基地1828个,并依托基地加强培训指导,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使用。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是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整理筛选。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经济性和推广性出发,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适合基层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编写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手册。

  二是加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就是指每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两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一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持续依托县级中医院建立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推广网络,指导、规范和优化县域医共体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提供。

  三是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为县级培训师资,县级基地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且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培训,力争到2025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是大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请问如何体现医保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谢谢。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医保部门在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引导患者在基层就近就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织密基层服务网络。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兼顾的原则合理确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在申请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上向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倾斜,积极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

  二是支持基层医疗服务利用。在门诊方面,我们建立健全职工医保普遍门诊统筹,把多发病、常见病等这些普通的门诊费用纳入到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在报销比例上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倾斜。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主要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设立了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两病”专项保障,主要支付二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两病”药品用。在住院方面,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医疗机构的级别越低,报销比例越高、起付线越低。2022年政策范围内职工和居民医保平均住院报销比例基层医疗机构比二三级医院分别要高10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三是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激励基层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各地在年度新增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时,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给予倾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按病组(DRG)或按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中,推进常见病、多发病“同城同病同价”,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积极性。

  下一步,结合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医保制度功能,我们考虑以推动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诊疗为突破口,支持参保人优先利用基层医疗服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保证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参保患者的就医便利性。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马县长介绍了泸县在医共体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请问泸县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如何?特别是在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就医方面有哪些成果?谢谢。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晋宇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泸县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和群众的就医习惯,组建了三个医共体,在医疗资源空间布局上,我们已经形成了10分钟村级、20分钟镇级、30分钟县级医疗服务圈。同时,我们紧盯能力提升这个核心内涵,发挥医共体统筹协调能力,注重医防融合体制机制建立,注重群众获得感提升。四年来,我们感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是发展机制更优。医共体成立后,强化了各分院发展规划、人员统筹、职级晋升、后勤物资采购、设施设备利用等方面的协同管理,避免了资源浪费。如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根据其成员的区域特点、人口分布,规划建设了医养结合中心,避免了医共体内各单位一哄而上搞医养结合的局面。

  二是基层能力更强。我们建立了医共体总院和分院对口帮扶机制。总院共向分院委派了院长2名、副院长4名、业务骨干53名,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5个,增强了分院的服务能力,如泸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结合潮河镇周边群众的血液透析需求和人口规模,帮助潮河分院建立了血液透析室,2023年透析人次达到了2550人次。

  三是医防融合更实。我们建立了分管医疗副院长同时分管医防融合工作的机制,完善了医防融合绩效分配制度。总院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的5类慢病人群医防融合机制已经逐步形成。目前,泸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1.92%和82%,血糖、血压控制率分别达60.41%和70.42%。

  四是服务群众更细。我们健全了双向转诊机制,患者从医共体内分院转诊到总院,不再重复收取医保门槛费,2023年仅这一项就为群众节约了资金94.88万元。对有特殊检查检测需求的患者,我们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在医共体分院开单、缴费,在总院进行检查检测,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等候时间。

  谢谢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好,如果没有其他更多问题的话,我们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此次发布会,我们围绕了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关情况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也相信,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群众能就近享受到更加系统、更加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等各种健康服务。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中国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