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大暑”之名,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简单来说,暑代表炎热。夏季最热的时段被划分为小暑和大暑。小暑出现在月初,大暑则紧随其后在月中到来,此时的炎热程度超过小暑,达到了一年中的顶峰。
南北食风·解暑有方
大暑时节,各地习俗丰富多彩,尤以“吃”的讲究最为突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味。
吃暑羊
在山东、华北等地,有大暑喝羊肉汤的习俗,也叫“喝暑羊”。人们认为大暑期间喝羊汤可以排汗,有益身体健康。
吃仙草
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人们会在大暑时节吃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
伏羊节庆·食俗流芳
大暑时节正处“三伏天”中伏阶段,三伏天在我国部分地区(如江苏徐州、安徽萧县、山东枣庄等)也有吃羊肉的习俗,俗称“伏羊”。其习俗起源与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相关: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内里相对虚寒,而羊肉性温热,此时食用可借助外界高温,温补体内阳气,驱散寒邪,尤其适合体质虚寒者。民间认为,伏天吃羊肉搭配辣椒、生姜等热性调料,能“以热制热”,排出体内湿气和寒气,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如今,多地还会举办“伏羊节”,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羊之为膳·药食同源
羊肉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药食同源的食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多有记载,主要包括:
温中健脾:羊肉性温,味甘,能补益脾胃,适合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四肢不温等症状。古方今用·膳养天和
除了广受欢迎的羊肉串,顺应时节的羊肉药膳,更是大暑养生的智慧之选。
1.当归羊肉汤(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具有温补驱寒、养血活血的功效。方中生姜散寒暖胃,羊肉温补肾阳,温中驱寒,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冰凉者食用。当归活血补血,对血虚引起的痛经、产后腹痛有调理作用。此外,食用可提升阳气,缓解畏寒乏力,增强体质。温补有宜忌·体质须分明
需要注意的是,羊肉性温热,体质偏热、易上火或患有湿热病症(如口腔溃疡、便秘)者不宜多吃,以免加重不适。羊肉药膳婴幼儿及孕妇应慎用或在医师指导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