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300万,其中约75%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许多患者和家属误认为“治疗结束即可出院休养”,忽视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功能无法恢复,甚至终身依赖他人照顾,康复治疗不是“可选项”,而是脑卒中后挽救生命的“必选项”!
为什么要进行康复治疗?
1、逆转“残疾危机”的关键手段
脑卒中后,大脑受损区域的功能可能由其他健康脑区代偿,但这一过程需要科学的康复训练来激活。发病后3-6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期”,此时通过康复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残疾,数据证明,早期康复患者中,约70%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而未康复者致残率高达90%。
2、 预防“二次伤害”的防线
长期卧床或错误护理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严重并发症,瘫痪肢体若不活动,3周便会出现不可逆的关节挛缩。长期卧床导致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康复治疗能通过科学训练和护理,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3. 重获生活尊严的唯一途径
脑卒中患者常因失去自理能力陷入抑郁甚至轻生,康复治疗不仅恢复身体功能,更帮助患者,重新学会吃饭、穿衣、行走,恢复语言交流能力,重建社交信心,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治疗能带来哪些具体改变?
1、运动功能:从卧床到行走的奇迹,康复训练通过重复动作刺激大脑“重塑神经通路”,逐步恢复运动控制。
2、吞咽与语言:找回“吃饭和说话”的权利,吞咽训练能减少误吸导致的肺炎风险,避免长期鼻饲管依赖。语言康复可通过图片卡、发音练习等,帮助失语患者重新表达需求。
3、心理健康:打破“绝望放弃”的恶性循环,康复团队的心理支持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如何正确进行康复治疗?
1、尽早开始: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即可开始床边康复。
2、专业团队支持: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3、家庭参与:家属学习辅助训练技巧,避免错误搬运或过度保护。
4、长期坚持:康复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切忌半途而废。
脑卒中的后遗症不是命运的终点,而是康复治疗的起点,早一天康复,少一分残疾,坚持训练,生命仍有无限可能!
柳伟
中医师
毕业于济宁医学院,2022年参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紧缺人才和县级骨干医师培训(康复医学专业),对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及运动康复有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针灸、推拿、拔罐、放血等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