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作为永恒的话题,不仅仅因为大众对美的追求,更重要的原因是研究发现很多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亟需治疗干预。然而,体重这事儿看着“可控”,实操起来却满是坑—管不住嘴的馋、迈不开腿的懒,再加上熬夜、压力大这些隐形推手,很多人真是“努力了但没完全努力”。
当体重超标到影响血糖、血压
甚至关节健康时
“科技”介入就很有必要了
幸而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是当下减重领域备受关注的新术式。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逆性好、并发症少和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成为外科减重手术的并行手段和补充疗法。
2025年07月12日,徐州市肿瘤医院内镜中心传来了重磅喜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成功实施!这个像“肠道智能管家”一样的神奇支架,让肥胖患者在无痛、无创的体验中实现“躺着瘦”的梦想,更让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疾病患者看到了逆转健康的曙光!
患者在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王屹然主任的组织下,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全面评估,制定了内镜微创减重治疗方案。在麻醉科团队的保障下,王屹然主任和徐科护士长为该患者进行了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20分钟。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观察24小时,确认支架在位且无堵塞后顺利出院。出院后,由专业营养管理师一对一指导,确保患者在支架置入期间继续执行治疗方案中的服药、饮食、生活和运动等各环节。术后一周患者的体重从术前的100.5公斤降至95.5公斤,减重10斤,BMI从39.25降至37.3,减重效果显著。
什么是胃转流支架?
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就像在肠道里装了个“智能分流器”,通过内镜将特殊材料制成的支架和生物膜管置入消化道。
未装胃转流支架前,吃下去的食物会从胃进入肠道,装了胃转流支架后,食物会从胃进入生物膜管,原本肠道里的胆汁、胰液等消化液被生物膜管隔离在外,两者仅在空肠中段混合,这种"分流"机制大大缩短了有效消化吸收的“肠段”,减少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支架还可刺激肠道分泌GLP-1等激素,抑制食欲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减重和调节代谢的双重效果。
哪些人适合做?
体重指数(BMI)≥27.5kg/m2。BMI 25.0~27.5 kg/m2,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体重,且腰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
BMI 25.0~27.5kg/m2,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体重,合并至少一项肥胖相关疾病。
建议内镜减重手术年龄为18周岁以上。
禁忌人群:严重心肺疾病、消化性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暴食等患者不宜使用。
该技术已获得《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推荐,且已纳入江苏省和徐州市医保范围!
胃转流支架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创伤小:属于微创操作,无需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仅通过口腔插入内镜完成,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可逆性:支架可在体内保留一定时间(3-6个月),达到减重效果后可取出,避免了外科手术的永久性改变,给患者更多选择空间。
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一般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部分不耐受外科手术的肥胖患者也可能适用。
恢复迅速:术后患者可较快恢复正常饮食(需遵循医嘱),住院时间短,能更快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为止,徐州市肿瘤医院已成功为两名减重患者实施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术后24小时的正侧位片清晰显示,支架点位精准无误,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及并发症,已顺利出院。经后续指导追踪,两名患者的减重效果显著,标志着徐州市肿瘤医院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更多减重需求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消化内镜中心温馨提示
是否适用胃转流支架置入术,还需医生结合患者的全面身体检查结果、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生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医生和减重个案管理师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精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把控手术关键环节、悉心指导术后康复;患者则需严格遵循医嘱,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按时复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