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医附院心内科完成第一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徐医附院心内科完成第一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7-07-31 09:09:00    阅读量:1662次
[摘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第1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患者苏醒后转入心内监护室观察,病情稳定、恢复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术后第二天转至普通病房,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7月18日成功完成第1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该术式是目前国际上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最新方法,2013年起正式在我国开展,目前国内仅有北京、上海、湖北等少数地方开展。

  病情介绍

  患者袁某,男性, 69岁,此次因“突发言语不清10余天”入住本院神经内科,入院诊断为:脑梗塞、房颤、2型糖尿病。后因频繁发作心绞痛转入心内科。冠脉造影检查示:三支冠脉血管严重病变,并行支架植入术。术后需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一年,因患者合并持续性房颤,是再次发生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高危患者。根据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治疗的方法是终身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但长期服用抗凝药极易导致不可控的严重出血。根据房颤患者卒中国际通用评分方法(CHADS2VASC评分),该患者评分高达7分,是卒中极高危患者;另一方面,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3分,出血风险也极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联合神经内科、心外科以及麻醉科等科室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Watchman封堵器为其进行脑中风的预防治疗。Watchman封堵器的植入手术,无须开刀,仅需在股静脉穿刺一个针眼,由该针眼经导管引导到左心耳部释放封堵器,手术一般需1小时左右,患者术后第2日即可下床正常活动。Watchman封堵器是一种自膨式封堵器,可以有效堵闭和阻挡来自左心耳的血栓,术后患者仅需服药数月,待封堵器被心内组织覆盖后,就无需再长期服抗凝药,从而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该手术由心内科王志荣主任医师全面负责。术前王诚副主任医师带领医疗组成员作全面和精心准备,积极与麻醉科联系,麻醉科齐敦益主任特批为手术准备最新的麻醉机和超声心动图机。手术当日,麻醉科刘金东主任医师和赵琳琳副主任医师共同到导管室实施麻醉和术中监测。导管室为此次手术提供了最强的护理和技术人员。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仅用一个多小时,选用27mm的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成功堵住了左心耳的开口,经造影和食道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完全(图1,2,3)。术后患者苏醒后转入心内监护室观察,病情稳定、恢复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术后第二天转至普通病房,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心内科王志荣教授介绍,其实,每一个人的左心房里都有一个“小耳朵”,也就是“心耳”。左心耳是胚胎期心脏发育时左心房的残余,一般无重要作用。可是,一旦发生房颤,血液在这个狭小的盲端内极易形成血栓,左心耳就可能成为血栓的罪魁祸首。血栓如果脱落,会随血流运行到脑部,引起脑栓塞;此外血栓脱落到其他脏器可引起脏器坏死。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10倍,而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远远高于一般的脑中风患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为预防房颤患者的脑栓塞风险,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终身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此外受其它药物和食物的影响,用药剂量波动较大,剂量过大容易诱发脑出血等;剂量过小不起作用。而患者一旦因其他疾病需行手术、或发生外伤、胃肠出血,则出血非常严重。许多患者由于出血风险大、不能耐受药物等因素无法坚持服药。因此,左心耳封堵术是积极干预左心耳,预防房颤患者尤其是伴脑中风的房颤患者发生血栓脑栓塞的有效手段,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极具临床意义。
  Watchman封堵器手术适应房颤患者合并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者,包括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中风的患者,尤其是既往容易出血、有出血史的患者,更不适合终身药物抗凝治疗。有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终身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相比,Watchman封堵器手术植入后只需服抗凝药数月,可再减少32%的中风、60%的心血管死亡和34%的全因死亡。
  此技术的开展,将为本市众多面临中风风险的房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和技术平台。
  附:科普知识
  什么是心房颤动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有数据显示,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5%,估测我国有房颤患者800-1000万人。房颤除了会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外,还有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栓栓塞,特别是中风的风险明显升高,因此,房颤也是典型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三高”疾病。
  心房颤动的危害及治疗
  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是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即中风)及其他动脉栓塞,是长期致残的重要原因,为此,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溶栓治疗预防脑中风。
  目前,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中风多依靠口服华发林,但有诸多不便因素:
  1.患者需要隔三差五跑到医院抽血化验凝血功能(PT/INR ),其次饮食含有维生素K食物会使抗凝效果降低;
  2.新型抗凝药物虽可免去监测PT/INR ,但药物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普遍推广;
  3.老年房颤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其它疾病,也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常常无法长期使用抗凝治疗。诸多原因导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及达标率均低。
  非瓣膜性房颤90%以上的血栓形成在左心耳处,利用封堵器将左心耳封堵后,左心耳内无血流淤积,从而避免了血栓的形成。左心耳封堵手术的开展,将让更多的房颤患者从中获益。



扫一扫,分享本页